●   当前位置:农历网 > 风水 > 家居风水 >
看风水是迷信吗
(日 期:2016-11-28 15:37:44  作者:wangjing  )

看风水是迷信吗

 

风水的起源

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相对完善的风水是出现在战国时期,距今的时间已经是很久远了,早期风水只是局限在建筑风水上,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坐北朝南,其实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风水的科学性,实际上坐北朝南就是体现出环境对风水的影响,因为坐北朝南光照好,朝向好。从这点上就能够看出风水其实就是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

 

 

风水的最初目的

其实古人的风水最初的目的就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农业生产,二是有利于居住。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在保证衣食富足以后,风水的最终目的才开始发展变化,由居住和生活变成了富贵或长寿,但富贵或长寿的前提条件是吃饱肚子,住得踏实,所以说建筑风水也是在风水中最为成熟的一种。

 

风水不是迷信,只是过分神秘化

风水是迷信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风水之所以会被人们看成是迷信,只不过是长期被一些不专业的风水先生歪曲利用,在普通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也就越传越邪。很多时候把风水神秘化和全能化。明明都是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偏要添加无数作料,有时候甚至是的东西来虚张声势,吓唬别人。其实你要是遇到的是真正专业的风水大师,你就会明白,其实风水是真的具有科学性的。

 

风水也有精华与糟粕

风水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所以不要以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评判它。它毕竟还存在已在宗教色彩,我们不能说风水是迷信就像不能说佛教是迷信一样,它其中包括科学的因素,比如生态学的、环境学的、建筑学等,还有心理的、伦理的、哲学的、宗教的、美学的等等因素,非常复杂。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多数风水都是能够通过科学把他们解释出来的。

 

风水综合性科学

风水学是同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血、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血、建筑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除了这些,我们还认为风水和心理学有关系,我们都知道,千百年来风水用于趋吉避凶,能够在心理上给我们积极作用,风水从古至今有着很厚重的历史文化。所以说风水是迷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买楼看风水是迷信吗

 

 一、坐向要当旺。阳宅风水在于坐向是否当运,立向得旺气则吉,得衰气则凶,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灾祸柄。阳宅风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门为向,而是以一栋楼的入口为主。

判断一栋楼是否当运,要以三元九星的玄空法来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收山收水(零神和正神之说)。 例如第七运(1984-2003年)的零神方是东方,正神方是西方,所以如在东方有水(或马路)则是旺财之宅,如在西方有水则是破财之宅。

 

旺山旺向(玄空飞星法)。例如第七运旺山旺向是坐酉(西方)向卯(东方)的楼宇。

大门。 在阳宅风水中,大门是至关重要的。在<<阳宅三要>>中将“门”、“主”,“灶”称为三要。门乃由之路。《八宅明镜》中有云:“阳宅首重大门,以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又云:“宅以门为吉凶,路为助,门向辨”。

 

大门的选择的方法如下:

1、门相配:卦是个人命卦,也就是常说的东四命和西四命。按照这个方法,大门要与命卦相配,开门要开在生气方和延年方以收旺气。

2、星到门:这个方法是运用玄空风水法来计算的。也就是当运星到门,能收山化煞,定能丁财两旺。财星(水)到门见真水主发财,丁星到坐山见真山主丁旺。

3、零正卦气:此也是玄空风水法。大门向处不论向水或向马路能收零神卦气,及真山实地收正神卦气。

 

二、房子要方正。做人要方正,长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样,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与屋是有感应的。如果你住的房子是方方正正的,久而久之为人处事都会公公正正,而长相也会有变化,随时间的变异而长相男的会变得方方正正,女的会变得端庄大方。反之,如果你居住的房子是不方正的,时间一长,人的心也会变得歪斜,而长相上鼻子及腰骨都会变弯曲。同时,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而不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三、周边环境好。购买房子,周边的环境也相当重要。除了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之外,还要考虑周边有没有煞气存在,如低压煞(四面有楼、天桥、招牌下压等)、反光煞(强光反射)、声音煞、气味煞、割脚煞(过近马路)、镰刀煞(桥或马路成反弓)、白虎煞(楼宇右方有动土)、穿剑煞(走廊过长)、飞刃煞、梯冲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对正政府机关、消防队、医院、电房、垃圾池、电线杆等煞气重的地方。

 

四、阳气要足够。中国易经的灵魂在于阴阳的平衡,人要阴阳平衡,房屋要阴阳平衡,房屋的光线也要阴阳平衡。书云:阴阳者,天地之理也。暗属阴,光属阳,阴阳平衡万物得以生长。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房子的窗户太多,阳气过盛,财也难聚;窗户少,终日不见阳光,太暗,阴气重,容易招致阴灵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线适中,阴阳平衡,则财运也好,身体也会好。

 

五、水火忌十字。这里的水是指厕所,火指厨房。古书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线。意思是说在房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点不宜有厨房及厕所。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厕所是污秽之地,孤阴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厨房是煮食之地,独阳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现代建筑中,厨、厕都是固定的,所以购买时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线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财运反复,疾病丛生,桃花是非多多。厕所在屋中间的话,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肠诸疾。房屋的十字,为阴阳不调,易患排泄、头、眼、口、手脚之疾。

 

六、房子忌直冲。大门直冲阳台、窗户,前后门相对冲,前后窗户相对,阳台与窗户对冲,这此都是风水大忌,会引至以下问题,一主财运不吉,易破财,易招盗窃;二是身体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七、大小要适中。买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居住的人口多少而决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阴多阳少,主暗病纠缠,阴灵寄居;屋小人多,阳多阴少,主脾气暴躁,官灾是非多多。按照深圳的情况,最理想的居住面积,是每人平均占有25平方米左右的实用面积最好。

 

中国风水学发展的三大阶段

 

一、东汉之前

先秦时代并无风水之说,但因系由农牧社会之故,必须「择地而居」,此为自然需求。《墨子-辞过》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陵阜即水边土坡地带,有些风水师即附会此为风水术「近水而居」之最原始淮则,实为一厢情愿之说,不能如此就表示先民具有风水观念。再由甲骨卜辞与《诗经》可以看出,商周时代将陆地分为「山、阜、丘、原、陵、岗」等不同地形;将河床地带分为「兆、厂、诸、浒、淡」;将水域类型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沱」,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緻的分类,已奠下日后「相地术」之发展基础。

我国第一本区域地理书《尚书-禹贡》将当时之疆域以天然之山川、河流、海岸为界,画分为九州,又依西高东低之地势特点记述黄河、淮河、长江间的廿多座山脉走势,此纯为治国版图之地理描述,后世风水师就认为此即「龙脉」之原理,并不正确。《管子-地员》论述大地形势、土壤及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被风水师发展为五音五行之风水观念。《周礼-司徒》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开始有「相民宅」三字之出现,以及「土宜法」此种相地知识系统。《逸周书-度训》说明:“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两字呼应天时,一为俯地一为观天,为当时百物之遵行原则,亦是治事方法,也因此成为后世风水术的基本依据。西周初年,周武王有意在雒邑建都,使命周公相地,《尚书-洛诰》云:“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人。当时「相宅」就是「相地」,宅指活人居住之处所,《尚书-召诰》序曰:“成王在丰,欲宅雒邑,使召公先相宅。”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仅承袭以往之土宜观念且更加具体外,且开始有「王气」之观念,此由《晋书-元帝纪》可以看出:“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而秦代巨大建筑阿房宫及始皇陵均为占地极广之工程,规模之大实在空前,由此亦可说明秦代之地理探堪技术极为高超,相地水准亦很高。

西汉时代之相地术更为兴盛,由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之西汉「地形图」、「城邑图」、「驻军图」即可看出画有精细之山脉、山峰、山谷、河流等地形。《尔雅》书中有之〈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篇均为地理描述,如:“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野,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实可看出古人之地理认知之精确,亦可看出当时相地术之严谨与丰富。此时相地术又称「形法」,《汉书-艺文志》曰:“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不过当时尚无风水此名词,只有「堪舆家」之称。在司马迁的《史记-日者列传》中即记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此时的堪舆家为精通天文地理之占卜家,并非风水师。到了东汉,开始重视丧葬。当时进步的思想家王充撰《论衡》,有薄葬、四讳、讥日、谴时、卜筮等文,详细叙述当时葬礼之忌讳,也反对厚葬。而当时兴起「镇墓文」之习俗,在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之镇墓文提及:“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具体点出当时已有阴间之观念。然而东汉时代之雅土并不信风水说,王充亦是大力抨击风水之人,他认为《论衡》书中所言为葬礼而非风水,并对天人感应、神秘现象、符籙、卜筮、祭祀、鬼神等大为批判。东汉人士均注重居住环境品质,《后汉书-仲长统传》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币,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这些家居准则本为自然地理观,后世却成为阳宅之基本理论。

 

二、魏晋南北朝之后

魏晋时代开始出现不少风水大师,最有名的为郭璞,《太平广记-卷十三》说他:“周识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识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况。”由此可见郭璞之才气在当时已很有名,尤其是撰《葬书》,从传统相地术中分离出风水观,并对「风水」二字首下定义:“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便不敢,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全面架构风水术理论,奠定后世风水之基础,因此风水界均尊称郭璞为风水鼻祖。

到了南朝,南宋明帝是个极迷信的人,南齐武帝也相信风水,使得风水术大兴,民间也产生相墓家,专门为人们看阴宅。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承袭前朝之相地术,故地理学也很发达,风水师遂结合当时地理知识与风水术,发展出新风水理论。隋代比较不信风水,因为隋文帝杨坚思想开明,对风水持怀疑态度。不过隋代也出了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

到了唐代,地理知识更加丰富,相地知识又逐渐和风水术分化,前者成为有系统之地志,后者侧重坟地之选择,于是迷信色彩日益浓厚,任何人死亡都要卜占葬日与葬地吉凶,已达到严重程度,可以说现行流行的丧葬习俗即从那时开始流传下来的。唐玄宗信风水,其大臣张说风水事蹟记载于《大唐新语》之中,《太平广记》也有很多唐代风水记录,当时许多道士也都懂风水,而且唐代设有「司天监」,为专门观天文之象的官,因此监里官员必须懂风水。著名之江西派风水宗师杨松筠就曾在司天监任过职,他写了《疑龙经》、《撼龙经》等著名风水书,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务。《旧唐书-李绦传》记载唐宪宗问李维:“卜筮之事,习者罕精,或中或否,近日风尚,尤更崇尚,何也?”可见唐代国力强盛,风水术亦极兴盛,连皇帝都在注意此现象。

不过《旧唐书-姚崇传》记载开元之治名相姚崇就不信风水之事,《唐书-吕才传》也记有朝散大夫太常卿博士吕才批评风水的记载,时唐太宗有感于阴阳术数走向偏锋,盛行将姓氏按宫商角微羽分为五类,而附会住宅方位之迷信,如姓张和姓王属商类,商属金,五行中火剋金,南方属火,放大门不得面向南方,房子会被烧掉。吕才批判曰:“验于经典,本无所说。诸阴阳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传,竟无所出之处……此则事不稽古,义理乖僻者也。”

唐代国力强盛,版图扩大到西域,当时风水术也大为兴盛地传到西域,由敦煌莫高窟考古文献中见有《宅经》、《阴阳书》等,即可知道风水观念远播到西北地区。然而此《宅经》书中有曰:“占宅者,见形势气色,草变迁移,祸福交并,吉凶代谢。占葬者,辨山岗善恶,营域征邪,鬼神安危,子孙隆绝。”可见看阳宅者与看阴宅者各自有别,与现行流行之《五姓宅经》(伪託《黄帝宅经》)不同。

唐后五代十国,因袭唐代的兴盛风水观,各朝皇帝也都信风水。到了后周时期,风水术将民间阴曹地府的信仰纳入系统之内,使得原本属地理学之风水学蒙上更迷信之色彩。

宋仁宗和宋神宗都不相信风水。据《闻见后录》所记,嘉右年间朝廷欲修东华门,太史谓当年太岁位于东边,不可侵犯。宋仁宗批曰:“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可见宋仁宗有其说理之理性看法。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也破除了不少风水迷信。

宋徽宗却是一个很信风水的皇帝,其原本无子嗣,有位术士告诉他将京师西北隅地势加高数倍,就可以得子,于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风水,遂命人选择宝地兴筑上清宝篆宫,改建延福宫,结果因大兴土木致劳民伤财,令国库空虚,国力式微,以致政权衰败。

宋代最著名之相地大师赖文俊,自号布衣子,别号先知山人,世称赖布衣。撰有《催官评龙篇》、《理气穴法》、《天星篇》等风水书。曾在福建当过官,《夷坚志》就记有「闽中赖先知山人长于水城之学」,并记有他在福建相牠的事蹟。

宋代很注重阳宅风水,也讲究丧葬习俗,《朱子家礼》记述人死后先选地形,再择日开莹,三个月后才葬。高似孙在他的《纬略-宅经》中说:“凡宅东下西高,富贵雄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凡地欲坦平,名曰梁土;后高前下,名曰晋土;居之并吉。西高东下,名曰鲁土;居之富贵,当出贤人。前高后下,名曰楚土;居之凶。四面高中央下,名曰卫土,居之先富后贫。”这段文字便成为风水师现在仍在沿用之基本观念,可见当时风水理论已相当完备了。此导因于宋代时期科技发达,地学知识亦丰,相地术自然而然取地学理论融合使用。著名之宋代科技书籍《梦溪笔谈》就写出地势高下、地区不同、则气温不同,同时亦写出海陆变迁、地貌侵蚀之地球科学观念。

在宋代之前,没有风水师将易学融入风水术中,但因陈抟(号希夷先生,又号扶摇子)精研《周易》,遂运用易理学说融合自己心得,运用在相地术上,撰有《指玄篇》,创造了风水上的「理气派」,但却使得原本简单实用的相地术染上高深(迷信)占理,以致变得十分複杂,使后世之人难以理解,此为风水之不幸。大陆学者王玉德在《神秘的风水》书中说:“易学是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学问,陈抟把易学与风水理论纠缠在一起,一方面使易学渗透到风水领域,染上灰暗色调;另一方面使世传的风水术变得更加複杂、混乱。陈抟此举实在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三、明清之后

明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时也为都城风水下过功夫,由于城外大部分山脉都是面向城内,具朝拱之势,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朱元璋大为不悦,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根,又在牛鼻处凿洞用铁锁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另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秃黄。

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到北京,完全依风水观念营建,我们今日到北京紫禁城去观光就可以体会出整个形态气势的磅薄了。可见明成祖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因此宫中达官贵人也都为自己寻觅风水宝地,导至民间全都讲究风水,可以说风水是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之淮则。因此阴阳先生大盛,人才辈出,以此为业为人推算验葬时辰、看墓地、选吉日等。风水著作触目皆是,较著名者有《披肝露胆经》、《阳宅祕诀》、《地理祕窍》、《罗经祕窍图书》、《地理总括》、《地理大全》、《索隐玄宗》、《搜玄旷览》、《水龙经》、《阳宅指南》、《阳宅三格辨》、《地理辨正补义》、《相地指迷》等不胜枚举,可见越到后世风水著作越庞杂。

北京名胜「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县黄土山,此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河,山间地势平坦,河侧有两座小山拱卫,明朝时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认为此处风水极佳,便推荐给明成祖,改名天寿山,明代十三位皇帝都埋葬在此。

明代著名传奇人物刘基,字伯温,为元朝元统年间进士,明朝建立后参与制定科举、刑法、礼乐等大典。刘伯温喜观天象,预测人事,相信天人感应,认为天地间之本源为气,而非鬼神灵异,因此他也批判一些迷信事件。然而刘伯温在民间流传有极多神异及风水故事,相传定都金陵、建造宫殿都是刘伯温相的地,一生传奇大有人知,更被后世风水界推为神机妙算宗师,传有《堪舆漫兴》等书。但在《明史-刘基传》中却读不到其风水记载,此书应为后世伪託。

明朝虽然全国上下都崇尚风水,然也有异议之士,如明初名医朱彦修精通风水事理,著有《风水问答》,主张依天文地理及土宜之法来相民宅,却反对形法家及阴宅之说,此为当时难得之重视阳宅的人物。

另一位明代著名地学大师徐霞客,曾遍游大江南北,著有流传千古之《徐霞客游记》,他是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但非看地理之风水师,也不相信风水。其书中对各处地形地貌、岩溶流水、山脉水脉等有极多科学描述。

明末吴江人计成所写之《园治》一书被忽视近三百年,由于日本造园界发现此书并大为推崇,才使大陆学者开始重视,该书有三卷十篇,言及兴造、园说、相地、立基、屋宇、拆装、栏杆、门窗、牆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等重要观念,书中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疏源之去由,察水之去来。”为科学相地理论立下典范,其书中立论也与风水师观点不同,主张因地制宜,任其自然,地势自成高低,实为科学之环境地理学,不可以风水书视之。

清代设有司天监,除负责观天象记天文外,还负责修建陵墓之堪舆工作,由于清代各皇帝都笃信风水,很重视陵墓方位,此由清顺治孝陵之规模即可体会。当年在河北遵化县昌瑞山下,顺治帝和一队狩猎人马偶至此地,风水先生称此地「即使踏遍全国,也难寻此万年地」之风水宝地,于是顺治及其后四位皇帝陵墓、四座后陵、五座妃园、一座公主陵通通建在此地,形成清东陵,南北长一三五公里,东西宽廿六公里,地跨北京郊县三县,是个极庞大的帝王陵园,总面积二千五百平方公里(有台湾全岛的百分之七大),可见清代皇帝对陵墓风水之重视了。

此种风气下,民间当然也信风水。北方人之四合院即为讲究风水术之建筑,其大门一定开在院子正面牆靠左侧,取「左青龙动方」之意,风水师称此为坎宅巽门,是最吉祥之方位,然而住在四合院内的人,贫贱都有,今日至北京一游,只见到四合院内住户大都为穷苦人家,何来好风水?纪晓岚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记有因风水之争导至二户人家打五十年官司,亦足见时人之迷信。清朝风水著作更多,如《山法全书)、《定穴要诀》、《地理精语》、《八宅明镜)、《宅谱指要》、《阳宅撮要》、《地理末学》、《地理水法要诀》、《地理真宗》、《堪舆谱概》、《地理枝言》、《地理辩证图说》等,更无法计数。

幸好仍有一些明智之士,如清代大型土木工程一向由宫廷建筑师雷发达家族世袭负责,他们懂建筑又懂地理,却不拘泥于风水术定规,常依山势做大胆创新,如北京的万寿山、香山、北海、中南海的建筑,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等,都是其家族杰作,留传至今仍富丽堂皇、气势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