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农历网 > 起名大全 > 宝宝起名 >
历史名人的乳名小名大全
(日 期:2017-03-29 11:11:32  作者:feifeng  )

有时听见邻居喊他的小孩叫“狗蛋”不觉发笑,新鲜怎么会有家长给孩子起这么难听的小名呢?实际上,小名最直观地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所以又称作“乳名”,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小名”的类称。下面小编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历史名人的乳名。

 

 

历史名人的乳名小名大全

 

小名简介

 

小名,亦又叫奶名、乳名、幼名或小字,特指婴儿初生时家长所取的的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姓名是标示人的家庭背景、出身和个性因素的重要标志。商周时代,人们开始重视姓名,姓名逐渐礼仪化、制度化,对名字的种种禁忌和限制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周礼·地官·媒氏》云:“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这“名焉”就是起小名。在我国古代,婴儿自出生之日起,百日之内便是“成名期”,即在此期间父母或长辈要给孩子起个小名,至于叫什么,襁褓婴儿自然无权赞否。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体系中,无论取名还是择字都要经过很隆重的仪式,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呼名,于是许多家庭先给孩子取一个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较亲密的人中进行称呼。因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所以又称作“乳名”。而社会上的下层平民阶层,由于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进行隆重的取名择字仪式,他们小时候取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后的“大名”。古人起小名时,比较随意些,但也不是乱起,总是有一定的缘由,这种缘由又显示出小名命名的一些传统规律。

 

人生下来先起个小名,据说是始于周秦,兴于两汉,盛于六朝,南朝170年先后有24位皇帝,其中有20个在正史上留下了小名,大约占了80%。这种现象在历代皇帝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推想在六朝时期,小名的风靡盛况。古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取乳名历史的,从秦汉时才开始。如: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还有些乳名,记载着小儿襁褓中的经历,如东晋末年的大诗人谢灵运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养,至15岁方归本籍,故乳名“客儿”。

 

此外,由于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女性成员长期生活在家庭闺阁之中,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因此小名更加流行,只是这种小名仅在家庭中使用,又称为“闺名”。如汉高后吕雉的小名“娥姁”,汉武帝的外祖母小名“臧儿”,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等。

 

我们所熟悉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等句。其中有两位皇帝的小名。“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佛理”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这两位皇帝的小名看上去并不“雅”,但背后肯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古人的小名,无论王孙公子、勋戚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以上小名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这与从正面体现社会秩序、家族地位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大名”迥然不同,由此构成中国姓名文化中乳名类的一个共同特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辈对小儿钟爱怜惜之至,惟恐不得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用逆反方式掩饰亲昵热忱的感情,相传这样可以使孩子平安长大,避开妖鬼索命。于是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起小名的习俗,并影响至今。给婴儿起小名看似有其鄙俗性和随意性,但也有诸多讲究,一个人的小名不管用字、指事是褒义还是贬义,都寄托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期望孩子能长命百岁、健康成长,长大有出息,古代人如此,现代人也是如此。

 

古代宝宝乳名怎么取

 

1、重男轻女

 

有的人家生女孩多了想生男孩,就给女孩起小名叫“迎弟”、“招弟”、“盼弟”、“来弟”等。有的人家男孩多了想生个贴心的闺女,女孩多了想生个干活的男、孩,就给新生儿起小名“小换子”、“小转子”、“小改子”。孩子生得太多,不想再生了,就给新生的孩子取小名为“小停子”、“小满子”、“小提子”、“老、搁子”。、

 

旧时重男轻女(说起来“女孩命大”,实质上就是轻视女子为草芥,因为野草的生命力强),这在起名上反映得尤为明显。除少数名门闺秀或才华出众的女子有芳名、大号外,一般妇女只有小名,就是小名起的也很简单,一般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或“大秀”、“二秀”、“大巧”、“小巧”、“大凤”、“小凤”等,几乎是千家一律。

 

从俗规来看,女孩子也是不需要有大名,女子不入娘门宗谱,出嫁后随丈夫姓,年轻时叫某大嫂,老年时称某大娘,就是死后,子孙、为其立神主牌位时,也只是写“某大公讳某某元(德)配某氏孺人”,从无女人的大名。、

 

2、贱名好养活

 

也有人认为,“丑孩鬼不要”,“以假乱真,阎王没门”,因此孩子的小名也有起“小癞子”、“大秃子”、“小黑子”、“小丑子”的。有的男孩小名叫“丫头”,说是女孩命大肯活。人们认为男孩要“宁叫讨人嫌,不叫人可怜”。

 

3、有人家根据小孩出生的时间、地点起小名。

 

出生的年份按十二生肖有“小牛”、“小马”、“小龙”、“小虎”、“小羊”、“小狗”,忌用鼠、猴、兔、、猪、蛇为名,认为“猴不正派”,“鼠没出息”,“兔子会跑”,“猪最蠢”、“蛇最毒”。按季节起的小名有“小冬”、“小春”,忌讳“秋”、“夏”。

 

当地俗、称女性生殖器为“秋”(读音此,字不详),“下”俗指动物下崽,音同“夏”。此忌不限起大名,但用“夏”“秋”为大名者忌单名。以出生地起小名的有“大、山”、“小山”、“锦屏”、“连云”、“海州”、“新浦”、“大浦”等。

 

4、希望孩子能够平安的意愿

 

① 有的孩子虽然剃了头,却在后脑勺处留一虎圈(拇指和食指相圈,在虎口处构成的圆环行),编成小辫,叫“有个抓头,抓俗读“攥”,音近左,小名便叫“大左”、“小左”、“左住”、“左成”。

 

② 孩子出生后,把耳垂穿个孔,俗叫“扎耳眼”,准备满月时戴上耳坠,小名就叫“大坠”、“小坠”、“坠成”、“坠住”。

 

③ 据信孩子只有过了三岁、六岁、十二岁,才能保险不死,俗说“孩子不得丢,要经三春六夏十二秋”。有的孩子从出生后,直至三岁、六岁最长至十二岁时才剃头,这叫“连毛生”,小名就叫“大毛头”、“小毛头”。

 

④ 孩子出生后,用铜锁系着绳,在脖子上套一下,小名就叫“长锁”、“锁成”、“锁住”、“大锁”、“小锁”。

 

⑤ 孩子出生后,把耳垂穿个孔,俗叫“扎耳眼”,准备满月时戴上耳坠,小名就叫“大坠”、“小坠”、“坠成”、“坠住”。

 

历史名人的小名大全

 

郑武公,名“掘突”。

 

郑庄公,小名“寤生”(生时难产,一说武姜在睡眠中生下)。

 

周桓公名,小名“黑肩”。

 

晋成公,小名“黑臀”。晋成公的屁股之所以很“黑”,传说是由于“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的缘故(《国语·周语下》)。

 

楚公子子皙,名“黑肱”。

 

卫侯弟卫子叔,名“黑背”

 

齐桓公,小名“小白”。

 

晋文公,小名“重耳”。

 

晋献公,小名“虿”(虿,毒蝎)。

 

孔子,名“丘”(出生头顶内凹,圩顶,有似阿丘)。

 

孟子,名轲(《说文》:轲,接轴车也)。

 

孔丘的儿子,小名“鲤”(因鲁昭公送鲤鱼贺喜)。

 

刘邦吕太后,名吕雉(雉,野鸡)。

 

西汉大将樊哙(哙,咽下去,鸟兽嘴也)。

 

樊哙夫人名吕雊(雊,野鸡叫也)。

 

汉武帝,小名彘(彘,猪也)。

 

汉武帝外祖母,小名“臧儿”。

 

西汉大将陈豨(豨,大野猪)。

 

西汉司马相如,小名“犬子”。

 

魏武帝曹操,乳名“阿瞒”“吉利”。

 

蜀汉后主刘禅,乳名名“阿斗”。

 

曹操部将吴敦,小名“黯奴”。

 

三国时将领东海郡昌狶(狶,同豨,野猪)。

 

晋代富翁石崇,小名“齐奴”。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小名“官奴”。

 

西晋文学家潘岳,小名“檀奴”。

 

东晋权臣王敦,小名“阿黑”。

 

东晋权臣王导,小名“阿龙”。

 

王导的长子王劭,小名“大奴”。

 

王导的小儿子王荟,小名“小奴”。

 

东晋顾恺之小名“虎头”,

 

东晋书法家王询,小名“阿苽”(苽,茭白)。

 

东晋书法家王修,小字“苟子”。

 

东晋南蛮校尉殷顗,小字“阿巢”。

 

东晋宰相谢安,小名“阿大”,

 

东晋名将谢石,小名“石奴”。

 

东晋东阳太守谢朗,小名“胡”。

 

东晋车骑司马谢韶,小名“封”。

 

东晋名将建武将军谢玄,小名“遏”。

 

东晋武翼郎谢渊,小名“末”。

 

东晋诗人谢灵运,小名叫“客儿”(寄养在外,后归籍)。

 

东晋江州刺史桓冲,小名“买德郎”(幼年换羊)。

 

晋代诗书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东晋征西大将军陶侃,小名“溪狗”。

 

晋代那位“囊映雪”的孙康,小名“御奴”。

 

东晋望蔡公谢琰,小名“末婢”。

 

东晋陶渊明的叔祖陶范,小名“胡奴”,陶渊明小名“溪狗”。

 

东晋建威将军桓嗣的小字“豹奴”。

 

东晋黄门郎王彭之,小名“虎豚”。

 

东晋尚书令王彪之,小名“虎犊”(彭之弟)。

 

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幼年丧母,寄养在舅舅家)。

 

宋前废帝刘子业,小名“法师”。

 

宋文帝刘义隆,小名“车儿”。

 

齐高帝萧道成,小名“斗将”。

 

梁武帝萧衍,小名“练儿”。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小名“黄奴”。

 

南朝陈大臣司马浩,小字“罗儿”。

 

《魏书》:高徽,小字“苟儿”。

 

《北史》:毕义雪,小字“陁儿”。

 

南朝宋南阳郡公鲁宗之的儿子,小名“象齿”。

 

南朝宋驸马都尉、太尉徐孝嗣小名“遗奴”。

 

《后汉书》作者范晔,小名“砖儿”。

 

南朝梁荡寇将军任忠,小名“蛮奴”。

 

南朝梁豫州刺史马仙琕,小名“仙婢”。

 

十六国时冉魏君主冉闵,小字名“棘奴”。

 

后燕名将慕容农(慕容垂之子),小名“恶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佛狸,鲜卑语“野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曾孙、长广王元晔,小名“盆子”。

 

北魏凉州刺史李焕,小名“丑瑰”。

 

北魏豫州都督阴遵和,小名“虎头”。

 

北魏李元珍,小名“大墨”。

 

北魏平远将军房法寿,小名“乌头”。

 

北魏武都王文弘,小名“鼠”。

 

北魏骠骑大将军元叉,小名“夜叉”。

 

北魏拓跋昭,小字“阿倪”。

 

《魏书》:李偲,小名“咬脐”(生他时,脐带是其母亲自己用嘴咬断的)。

 

《魏书》云: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

 

北魏镇远将军裴炯,字休光,小字“黄头”。

 

北魏国子博士卢景裕,小名“白头”。

 

北魏建威将军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

 

北周文王宇文泰,小名“黑獭”。

 

北周晋公宇文护,小字“萨保”。

 

北齐诗人卢思道,小名“释奴”。

 

齐散骑常侍张敬儿,小名“狗儿”,其弟小名“猪儿”。

 

宋宁南将军鲁爽,小名“女生”。

 

隋炀帝杨广,小名“阿嬷”。

 

隋炀帝的祖父扬中,小名“奴奴”。

 

隋炀帝之子齐王杨暕,小字“阿孩”。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大野虎”(北周给李渊祖上赐姓“大野”)。

 

唐代宰相李林甫,小名“哥奴”。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

 

唐中宗最小的女儿安乐公主,小名“裹儿”。

 

唐玄宗李隆基,小名“三郎”,一说“阿瞒”。

 

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

 

唐昭宗宰相崔胤,小字“缁儿”。

 

唐河中节度使王珂,小名“虫儿”。

 

唐代诗人韩偓,字致尧,小名“冬郎”。

 

唐白居易的弟弟幼美,小名“金刚奴”。

 

白居易有个侄儿,小名“阿龟”。

 

五代后唐闵帝李从厚,小字“菩萨奴”。

 

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小名“二十三”(正月二十三日生)。

 

五代周太祖郭威,小名“雀儿”。

 

宋太祖赵匡胤,小名“香孩儿”。

 

宋礼部尚书陶谷,小名“铁牛”。

 

北宋状元苏易简,小名“岷岷”。

 

宋代包拯,乳名“三黑”。

 

宋代王安石,小名“獾郎”、“獾儿”。

 

宋代苏辙第三子苏运,小名“虎儿”。

 

宋代书法家米芾之子米友仁,小名“虎儿”。

 

宋孝宗赵昚,小名“小羊”。

 

南宋宰相文天祥,叫“云孙”。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小名“啜里只”。

 

辽圣宗耶律隆绪,小字“文殊奴”。

 

辽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小字“阿果”。他的元妃,小字“贵哥”。

 

金代转运使田特秀,易县人,小名“五儿”。

 

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语“铁头”“铁蛋”)。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蒙古语“客人、外人”)。

 

元世祖忽必烈的父亲叫“托雷”(托雷,蒙古语“镜子”也)。

 

元代名将刘嶷,字孟方,小名“黑马”。

 

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

 

明朝大将常迂春,曾祖父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亲叫“六六”。

 

明朝大将汤和,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

 

明代将领李文忠,小字“保儿”。

 

明代航海家郑和,小名“三保”。

 

明书画家马守贞,小字“玄儿”。

 

杨贵妃,小名“玉娘”。

 

后唐庄宗,小名“亚子”。

 

后唐明宗,小名“邈佶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