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农历网 > 风水 > 阴宅风水 >
传统丧葬习俗和流程
(日 期:2017-04-28 10:57:33  作者:xiaowei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很多传统的习俗都不知道,对于农业大国的我们来说,一般讲究入土为安,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土葬,然后土葬会有许多讲究,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和丧葬流程。

 

不同的丧葬方式

 

 

土葬

土葬是我国产生最早、流传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涉及民族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种丧葬民俗。

当代我国政策允许实施土葬的十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

 

火葬

产生时间: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流行区域:西北地区《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荀子·大略篇》:“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死不焚也。”

火葬习俗受宗教灵魂观念支配我国传统丧葬涉及火葬的民族:羌族、彝族、怒族、拉祜族、普米族、哈尼族、纳西族、瑶族等等。(现代葬法多以土葬为主)汉族视火葬为异端,火葬焚尸被认为是有悖孝道伦理的恶俗。

 

悬棺葬

概念:我国古代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将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之上的一种古老葬俗方式。

名称:崖葬、岩葬、仙人葬、箱子岩、挂岩子

起源时间:商代后期(福建武夷山“船悬棺”距今3400年)

分布区域:南方山区(西南云、贵、川及长江以南的省区)

悬棺葬俗的演变形态:

(1)洞穴式(初始形态)

(2)凿穴式(发展形态)

(3)桩木式(定型形态)

 

树葬

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做的棚架上。由于置放尸体后任其风化,故树葬也称“风葬”、“天葬”、“挂葬”、“木葬”、“空葬”或“悬空葬”。树葬是树居的反映,因此,树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遗存。

 

天葬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

 

崖葬

崖葬又名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广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被认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缝或人工木桩把棺木悬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将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之中,悬棺葬的葬地都是选在面临江河的绝壁高岩上,其葬具多为船棺,长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船,分为头、尾和仑三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枢,安放尸体。

广义的悬葬又指在石崖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的一种具地方特色的墓葬结构形式。在四川三峡崖洞中,曾发现战国时代此类崖墓,这一阶段的崖墓室,距地面高一些,低者二三米,高者一二十米,有的业于缓坡崖上,有的开于悬崖峭壁之中。墓分为单室墓,夫妻合葬有双室墓,家族合葬的多室墓三种,通常在墓室内外崖避上雕刻有各种图案,有的还铭刻有铭文,死者姓氏及一些吉祥语。

 

二次葬

二次葬是在采取埋葬、火葬、风葬等等方式后,对尸体作二次或以上的处理。我国南方地区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的汉族和壮藏,自古以来比较流行二次葬。人死后即棺殓土埋葬。待三五年后尸体腐烂后再择吉日,发 开棺,检取骨殖,将骨头擦洗干净、晾干。再按照次序分头、颈、胸腰、下肢装入特制的陶瓮。俗称“金塔”。这种二次葬又称二次洗骨葬或二次捡骨葬,至今在福建、广东、广西的女村地区还保留此种葬俗。

 

现代葬俗

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余一律采用火葬。人死后,被送往殡仪馆停放,尸体赤裸冰冻存放。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人员会在死者脚板底扎一个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尸体送到殡仪馆后,一般三天内举殡,举殡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遗体告别仪式时设置“灵堂”,灵堂四周排满花圈,花圈上挂满亲朋戚友的挽联。告别仪式开始先播放一段哀乐,悼念者默哀三分钟,之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遗体一周,瞻仰死者遗容。长子手捧死者遗照领悼念者去小礼堂开追悼会。追悼会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迹,因过于形式及劳民伤财,现已基本取消。遗照一般不用彩色,且用“炭烧瓷相”,以示永久存。

举殡后“灵车”--现称“专用车”把遗体送到火葬场--俗称“大烟囱”,经大火焚烧后尸体化为灰。亲人可根据情况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树等。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带孝 卸孝

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小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传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滔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人后在门口倒掉。此时,亲友前来送 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土。潮汕地区此俗甚为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的纷争案例。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牌(俗称家神牌)置宗祠龛中,罩着红布,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考炜XXX公 祖 神主 姚懿XXXX氏 在男女双方均为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字。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次殉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蘸榕树胶在“王”字加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毕。

 

中国传统丧葬流程习俗

 

 

1、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

 

2、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4、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

 

8、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9、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10、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现代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孝,只在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己正在孝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在场的同志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孝"字。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中华民间丧葬风俗程序

 

 

1、开金井时,先烧黄表纸,敬香放鞭告请山神土地,此地花钱购置作万年福地,再由长孝子挖三锄,谓“开穴”。

 

2、安葬三日后要带三牺“复山”或“复土”。

 

3、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

 

4、五七需由孝女来做,烧些纸币打通阴间的各路关节,让老人顺利过关不受阴差的欺负不受刑苦,即'通关'。

 

5、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以示一节节高升,饱暖富足。

 

6、择定吉时移棺下葬,按风水师所定的线位较准方向谓“下字”。

 

7、下葬时穴底要平整,头在后可略高,脚在前。

 

8、棺木入穴后先由长子用衣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亲人随之。

 

9、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

 

10、老人逝后即穿“上路衣”又称'寿衣”。

 

11、老人逝后抬坐椅上,谓“上大椅”。

 

12、老人弥留之际亲人力求到场“送老(终)”。

 

13、老人咽气后焚烧纸钱和床铺草,谓烧上路钱和下床草,设灵堂,点香油灯,放鸡蛋两只(倒头蛋)。

 

14、去世当日及时请道士来制作孝单、孝杖、压煞榜文及超度所用之项。

 

15、有长辈来吊丧,长子等亲人必须长跪嚎哭。

 

16、吊丧期间,亲人垢面素食,以示悲恸。

 

17、棺木有八仙、十圆、十二花、十四刈之分,即是由八块木料、十块、十二块、十四块木料所做成,棺材(又称寿材)头脚两块木料不包括在内,木料块数越少,棺材的级别越高。

 

18、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早早准备好。

 

19、孝家第一年对联只能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恢复用红纸。

 

20、送葬路上碰到相识者忌打招呼,恐被亡人得知,对被招呼者不利。

 

21、作葬事者不得呼叫姓名,只能比手势,惟恐错为亡人,当“代死鬼”。

 

22、祭拜祖先忌用不带皮的肉、去掉鳞的鱼,否则对祖先不恭、不孝。

 

23、忌席上摆上三个菜,俗称过去死囚徒斩首前吃法。

 

24、村子里有丧事时,不能在村内巷子里唱歌,以免对孝家及死者不敬,自己遭殃。

 

25、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临丧则必有哀色。

 

26、装殓时嘴里不能空着,古代有含玉习俗,后代有含饭团。

 

27、忌给死者穿黑色衣服,会变成畜牲,应穿青色寿衣。

 

28、死者棺内脚忌悬空,要踏在棺板上,头忌顶棺板,要隔以衣物。

 

29、葬礼忌穿黑白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忌穿戴鲜艳的服装首饰。

 

30、服丧时间依亲疏而定,旧时儿子为父亲一般要服丧三年,今则随情而为。

 

31、老人病逝忌说死,应说“老了”或“过去了”“走了、”'登天了“或“登仙了'。

 

32、守丧期孝子忌走亲访友,有事皆请族人代劳。

 

33、守丧期穿白鞋。

 

34、孝子服孝期间,男百日不理发。

 

35、送葬忌讳回头看,可将葬地树枝(柴谐音为财)带回家,预示葬后发财。

 

36、婴幼夭亡禁入祖坟。

 

37、守丧期亲友互不拜年。

 

38、异地死亡得设法抬回家中,不得做“门外鬼”。

 

39、“冷尸入村败到底”,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村外。

 

40、办丧酒宴请亲友帮工,筵席散,禁忌言谢,不予挽留。

 

41、死人忌以裘皮之类做装裹,恐怕来世托生兽类。

 

42、人死后忌无人哭。越哭后代越发。

 

43、报丧者至亲友家报丧忌进入房中,忌直言“死”,亲友敬茶一定要喝一口再走。

 

44、参加完丧事仪式,一般从火堆上跃过,俗称过火,意即用火的阳气驱除在墓地浸入身上的阴气。

 

45、忌径直回家,须到其他场所兜个圈子。

 

46、忌邀同去吊唁者到家中。

 

47、棺材下丧时,忌墓坑中有水,有垃圾污物,并在棺底下垫上一个月黄纸撕成的'王'字。

 

48、有丧事、火灾之家,7日内忌串门。

 

49、凶死在外的,忌停尸于堂。

 

50、夭亡者忌葬于比祖坟高的地方,只能葬于低洼处。

 

51、挖坟井忌动土后又换往他处。

 

52、抬死尸忌走回头路。

 

53、泥鳅、鳝鱼等没有鳞的鱼,因其形状像龙,不能用作祭祀。

 

54、神祭(三年内为魂祭,三年后为神祭)时,汤菜里不能撒辣椒面。

 

55、祭桌上不能摆狗肉,民俗有'狗肉不上台(桌)”的传统。

 

56、孕妇忌看喜丧事,切勿手触棺木,否则婴儿会夭折。

 

57、忌流泪于夭折之婴 儿尸上,否则再生者亦将夭折。

 

58、人死后用方形草纸对角蒙在脸上,有了蒙脸纸防止牲畜为死人换气。

 

59、不能让狗看见家里的死尸,否则的话,家里会再死人。

 

60、忌81岁死,九九数到了尽头,后代将会走下坡路,将算盘拆散仍窗外解之。

 

61、好死者的葬礼从重,凶死者的葬礼从轻简,不容混同。

 

62、不许寡妇,产妇参加丧葬。

 

63、再婚夫妻不同葬。

 

64、结发夫妻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65、忌重丧日下葬,否则祸事成双。

 

66、孝子全身披麻戴孝,手执哭丧棒和招魂幡,引导灵柩上路。

 

67、下葬时要请地理先生和道士赠送地契(相当于现代的房地产证),亡人受阴官保护,游魂野鬼不敢来侵犯,亡人安则子孙旺。

 

68、下葬时,忌讳送葬者的人影投入墓穴,就等于殉葬。

 

69、盖棺后用秤砣在棺顶猛击三下,“棺材头顶三声响,方知自己是亡灵”。

 

70、出丧时吹鼓手开道,前有幡幛,亲人在灵柩后随从,沿途鸣鞭撒纸。

 

71、棺木入穴后,地仙(地理先生又称风水先生)校正坟向,执壶筛酒,高声“呼龙”或与道士相互共同'呼龙'。

 

72、大年初一,同族人来孝家烧馨香,亲戚们从初二始,初五终,馨香不过五,初五之后,亲戚们再不可去孝家上馨香。

 

73、亡人满一周年时,孝子孝女孝孙们皆聚中请道士为亡人做超度,并将名字写上祖宗牌位上。

 

74、丧葬习俗中的'亡魂煞'

 

相关文章推荐

 

纳西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羌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蒙古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毛南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达斡尔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锡伯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高山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仫佬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撒拉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怒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